国贸地产高调进京:人才战略是真,还是资本游戏?

author 阅读:40 2025-04-13 22:21:26 评论:0

国贸地产高调进京:人才战略的华丽开场,还是资本游戏的另一幕?

4月9日,国贸地产旗下国贸教育高新人才北京公司,在北京的北部平台搞了一场揭牌仪式。厦门市驻京办主任陈锡彬和国贸地产的郑玮联袂站台,看起来阵仗不小。说是丰台街道、行业协会、商会、企业代表、媒体记者都来了,但说白了,这种场合,谁知道有多少是真正关心你国贸地产的“人才强国”战略,又有多少是冲着“世界500强”的名头来混个脸熟的? 在这个时代,各种“仪式感”泛滥成灾,而揭牌仪式,无疑是其中最廉价的一种。与其说是真心实意地扎根北京,不如说是国贸地产又一次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

揭牌仪式背后的真相:一场精心策划的公关秀?

厦门国贸地产的“人才强国”梦:一场地方国企的北上豪赌?

“人才强国”,多么高大上的口号!但问题是,国贸地产,一个起家于福建厦门的国企,真有能力在北京这块藏龙卧虎之地,实现什么“人才强国”的梦想?还是说,这不过是借着政治正确的名义,圈地、融资、炒概念?北京的人才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BAT、各大央企、外资巨头,哪个不是摩拳擦掌?国贸地产,凭什么脱颖而出?靠的仅仅是厦门市政府在北京的“支持”吗?这种支持,又能持续多久?

地方政府站台,行业协会捧场:国贸地产的北京之路,是机遇还是挑战?

且不说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能有多大,单说这些行业协会和商会,哪个不是人精?今天捧你国贸地产,明天说不定就去捧别的地产商了。说白了,都是利益交换,互相利用。别以为有了这些“朋友”,就能在北京横着走。北京的水深得很,一不小心,就会被淹死。

38年发展背后的隐忧:国贸地产的七大板块,真能协同发展?

美好的城市建设运营商?谁来定义“美好”?

国贸地产自诩为“美好的城市建设运营商”,这话说得,真让人起鸡皮疙瘩。什么叫“美好”?在开发商眼里,“美好”就是高容积率、高溢价、高利润。至于老百姓住得舒不舒服,城市规划合不合理,那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而且,城市建设这种事,本来就充满了争议。拆迁、改造、规划,哪个环节没有利益冲突?国贸地产,真的能做到“美好”吗?

品牌使命的空洞口号:与城市共创美好,然后呢?

“与城市共创美好”,这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仔细一想,却空洞得可怕。共创“美好”之后呢?是让房价更高,让交通更堵,还是让空气更差?口号谁都会喊,关键在于行动。如果国贸地产真想“与城市共创美好”,不如先从提高建筑质量、改善小区环境做起,别老想着怎么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

高新人才北京公司:人力资源全链条服务,还是新瓶装旧酒?

政策咨询、招才引智、人才培训:看似全面,实则平庸?

高新人才北京公司号称要提供“政策咨询、招才引智、人才培训”三大领域的服务,构建“人力资源全链条服务体系”。听起来很厉害,但仔细想想,这些业务,哪家人力资源公司没做过?政策咨询,靠的是关系和信息不对称;招才引智,拼的是渠道和薪酬;人才培训,那就更是一片鱼龙混杂。国贸地产,有什么独门秘籍,能把这些看似全面的业务,做出与众不同的竞争力?

京闽资源联动:真能打造“人才飞地”?还是又一个资源空转的案例?

所谓的“京闽资源联动”,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可想而知。北京和厦门,地域文化差异巨大,产业结构也截然不同。简单地把两地的资源“联动”起来,很可能只是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空转。更何况,北京的人才市场,根本不缺“资源”,缺的是真正有价值、有创新性的人才项目。

共创共享:谁来保证利益分配的公平性?

高新人才北京公司提出“共创共享”的理念,想以此来吸引人才。但问题是,谁来定义“共创”的价值,谁来决定“共享”的比例?在资本面前,人才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如果利益分配机制不公平,所谓的“共创共享”,很可能只是一个画饼充饥的空头支票。

战略合作协议:看似强强联合,实则各怀鬼胎?

中全人才、外企人力、锐仕方达:谁是这场合作的真正赢家?

国贸地产这次一口气签了五家战略合作协议,拉来的合作对象个个看起来都头头是道,中全人才、外企人力、锐仕方达… 名字都响当当。但这种战略合作,水分有多大,只有圈内人自己清楚。表面上是强强联合,实际上,各方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中全人才可能看中的是国贸地产的政府资源,外企人力也许想借此拓展本地市场,锐仕方达大概是想多拿几个猎头单子。至于国贸地产,无非是想借这些合作伙伴的名气,给自己脸上贴金,抬高身价。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种话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在商场上,谁会真正把自己核心的资源拿出来分享?谁又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最擅长的优势贡献给别人?所谓的“共享”和“互补”,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落到实处,难免会变成互相掣肘,利益冲突。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高新人才的前世今生:从人社局下属到国贸地产旗下,是进步还是倒退?

全国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这个称号值几个钱?

高新人才的历史也颇耐人寻味,从厦门市人社局的下属企业,摇身一变成了国贸地产旗下的子公司。这种转变,是进步还是倒退,很难一概而论。官方背景没了,市场化程度提高了,但同时也失去了政策上的庇护。而且,高新人才还顶着一个“全国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的头衔。在这个诚信缺失的年代,这种称号,除了能唬唬外行人,又能值几个钱?真正的人才,看重的是实力和口碑,而不是这些虚头巴脑的荣誉。

数字化转型:智能数字员工,真能替代真人?

文章里还提到,高新人才要搞数字化转型,打造“交互式智能数字员工”。这年头,人工智能的概念炒得火热,好像什么东西都要跟AI沾边,才能显得高大上。但人力资源这种行业,最核心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信任。靠几个冷冰冰的“智能数字员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就能真正了解人才的需求?恐怕未必。与其把钱花在这些华而不实的技术上,不如多花点心思,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