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爭議:Movement空投75000錢包疑雲,三年付出成空?

最近 CoinDesk 刊登了一篇關於我早期參與 Movement 專案的文章,裡頭有些細節需要釐清,畢竟真相不能被埋沒,這不僅關係到我個人聲譽,也牽涉到整個加密貨幣社群的信任。這可不是甚麼美股漲跌、比特幣突破新高的八卦新聞,而是真金白銀、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事件。
澄清 CoinDesk 報導:我與 Movement 專案的早期參與
從 Satay 到 MVMT Labs:孵化的起點
故事要從更早之前說起。還記得當時我與 Cooper 在范德堡大學線下見面,那次見面可不是單純的校友敘舊,而是激盪創業火花的關鍵時刻。我提議孵化一個基於 Move 的項目,這個想法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看好 Move 技術的潛力。這個提議最終促成了 Satay 的誕生,Satay 是一個收益聚合器,我二話不說,直接投入資金支持並協助其起步。這就像是國泰金投資新創公司一樣,看中的是未來的爆發力。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決定雖然冒險,但卻為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早期協作:資金、建議與情感支持
與 Cooper 的密切合作:啟動 Movement 項目
當 Cooper 轉向創立 MVMT Labs(當時 Rushi 還沒加入),我可說是他的左右手。從募資策略、代幣經濟學設計,到面對壓力的情感支持,我幾乎無役不與。那段時間,我與 Cooper 緊密合作,就像是蔡依林演唱會的幕後團隊,每一個環節都仔細打磨,共同推動 Movement 專案的啟動。我給予的建議可不是泛泛之談,而是結合了市場趨勢、技術分析以及對社群心理的深刻理解,目標只有一個:讓 Movement 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區塊鏈世界中脫穎而出。說實話,當時我對這個項目充滿了期待,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犧牲了陪伴家寧的時間,希望能夠共同打造一個成功的案例。這份付出,現在回想起來,五味雜陳。
角色轉變:從親密顧問到市場推廣
Rushi 的加入與項目願景的成形
隨著 Rushi 加入 Movement 並負責技術團隊,專案的願景開始真正成形。這就像是史迪奇電影裡,莉蘿找到了能一起冒險的夥伴,團隊開始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我的角色也逐漸轉變,從 Cooper 的親密顧問,轉為主要專注於市場推廣(GTM)工作。這段期間,由 @vannacharma 發布的諒解備忘錄(MOU)就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是由 Cooper 親自談判並簽署的。當時的我,就像是孫興慜在球場上轉型,從前鋒變成組織核心,雖然位置改變了,但目標始終如一:幫助團隊取得勝利。隨著專案接近代幣生成事件(TGE),我再次與 Cooper 密切合作,特別是在即將到來的空投提案方面為他提供建議。那段時間,每天都在高壓下工作,深怕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讓整個專案功虧一簣。
空投數據審計:尋找真相
數據問題與平攤獎勵的建議
專案進行到空投階段,問題開始浮現。Cooper 委託我尋找一個數據科學團隊來審計基於測試網使用情況的空投數據集,原因很簡單:Movement 團隊發現他們依賴的數據集根本無法準確反映測試網的實際使用情況。這就像是MLB球隊在季後賽前,才發現數據分析系統出了問題,一切的策略都可能因此被打亂。數據的準確性對於空投的公平性至關重要,如果數據不實,那空投就失去了意義。以下這張圖片,或許能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當時數據的混亂程度:
由於數據集存在諸多問題,我向 Cooper 建議將所有空投參與者的獎勵平攤。這個建議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平攤獎勵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 Sybil 攻擊(虛假帳戶)的影響,確保真正參與專案的用戶能夠獲得應有的獎勵。這就像是諾瓦克·喬科維奇在比賽中,選擇了最穩健的策略,而不是冒險追求華麗的技巧,目標是確保勝利。然而,後續的發展卻出乎我的意料。
75,000 個錢包疑雲:人為操縱?
不尋常的錢包分佈與快速拋售
然而,就在我建議平攤獎勵的同時,Cooper 卻堅持要讓一組特定的 75,000 個錢包獲得每個錢包最高比例的代幣分配。這就像是NBA MVP 投票,評審團硬是把所有票都投給了同一個人,完全無視其他候選人的表現,實在令人費解。你可以在 https://move-token-tracker.vercel.app 上找到這些錢包,並觀察它們的分布情況。這些錢包幾乎是唯一成功領取並捆綁出售了 6000 萬以上 $MOVE 的錢包,這發生在 12 月 9 日的 Move 代幣空投期間。從下方的熱力圖中可以看到,這些錢包在領取空投後如何被捆綁並迅速拋售:
這些錢包的行為模式非常可疑,領取空投後立刻拋售,簡直就像是事先串通好的一樣。這種情況讓我不禁懷疑,這背後是否存在人為操縱的因素?就像台南的海鮮會館,如果每一桌客人都點同樣的菜色,而且吃完就走,那肯定有問題。這 75,000 個錢包的行為,實在難以用正常的市場邏輯來解釋。
提高領取費用:阻礙用戶還是控制 Sybil?
核心錢包的特殊待遇
在領取過程中,當我們意識到這 75,000 個錢包的問題時,我再次建議平攤獎勵以減少 Sybil 攻擊(虛假帳戶)捆綁和拋售的影響。這就像是血謎拼圖的最後一塊,如果放錯了位置,整個拼圖就會失去意義。然而,Cooper 選擇提高領取費用,這導致除了這 75,000 個錢包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用戶能夠領取空投獎勵。以下圖片顯示了當時的情況: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空投已經开始後,Cooper 調整了領取費用,但他並未對這 75,000 個“核心-galxe”錢包的領取費用進行相應的提高,以控制 Sybil 行為的影響。這就像是道奇隊在比賽中,對明星球員網開一面,允許他們犯規而不受懲罰,對其他球員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這種差別待遇,讓我對 Cooper 的動機產生了更深的懷疑。難道這 75,000 個錢包,真的有什麼特殊的背景?
L2 上線延遲:用戶的困境
無法領取的空投獎勵
當用戶無法領取空投時,因為領取費用高於空投金額,這導致大多數用戶選擇推遲並等待在免手續費的 L2 上領取空投。這就像是期待著中鋼紀念品,結果排隊的人潮比發放的數量還多,最後只能空手而歸,讓人感到失望。問題在於,L2 並未如計劃在30天內上线,導致許多用戶陷入困境。這就像是買了預售屋,結果建商延遲交屋,讓購房者無家可歸,只能苦苦等待。當時的社群裡怨聲載道,許多人質疑專案方的誠信,甚至有人開始懷疑這是不是一場騙局。我看到這些訊息,心裡也感到非常不安,畢竟我也曾為這個專案付出過心血,不希望看到它走向失敗。當時真希望聯電能像台積電一樣爭氣,讓L2能如期上線。
三年付出,一場空?
未履行的協議與公開的攻擊
當前流傳的說法是錯誤的。近三年前,Cooper 曾向我尋求幫助,我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時間,幫助 Cooper、Rushi 和團隊讓 MVMT 取得成功。這三年來,我投入的時間精力,都快可以寫一本大同大學的論文了,但換來的卻是甚麼?作為回報,我卻遭到了公开攻擊,失去了許多機會和社會資本。這就像是 易烊千璽被抹黑一樣,明明努力付出,卻被惡意中傷,實在令人心寒。在過去的三年裏,我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幫助 MVMT 起步。截至目前,我沒有收到任何報酬,而 MVMT 顯然無意履行協議,向我支付應得的代幣獎勵。這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損失,更是一種信任的背叛。我一直相信區塊鏈的精神是開放、透明和公平,但 MVMT 的所作所為,卻與這種精神背道而馳。現在想想,或許我當初就不該淌這渾水,00679b(元大美債20年) 買一買還比較實在。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