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末日狂歡:公鏈泡沫破滅倒計時?》
加密風投的短視:公鏈泡沫與生態危機
加密貨幣的世界,本應是一片百花齊放的創新沃土。然而,在資本的裹挾下,它正滑向一種令人擔憂的失衡。近年來,風險投資(VC)對公鏈近乎瘋狂的追逐,正悄然扼殺著這個行業的未來。別跟我提什麼技術奇點、Web3.0的宏大敘事,也別跟我說什麼DeFi要如何顛覆傳統金融。我只看到,VC們手握大把鈔票,卻把雞蛋都放在了「公鏈」這一個籃子裡,無視了整個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真正需求。
這種短視的行為,就像在一個需要精心呵護的花園裡,只顧著種植華而不實的奇花異草,卻忽略了土壤的改良、灌溉系統的建設、以及真正能夠結果的果樹的栽培。表面上看起來熱鬧非凡,實則根基不穩,危機四伏。這不僅是一種資源錯配,更是一種對加密貨幣未來發展的阻礙。那些真正具有創新潛力的協議、那些能夠提升用戶體驗的基礎設施,正在被資本冷落,逐漸枯萎。而那些被VC們捧上天的公鏈,又有多少能夠真正落地應用,為用戶帶來切實的價值?恐怕最終只會淪為一場資本遊戲的犧牲品。
VC的豪賭:公鏈的過度膨脹
近年來,加密貨幣領域湧現出無數新的公鏈,彷彿一夜之間冒出了無數個「以太坊殺手」。這些新鏈背後,無一例外都有VC的身影。他們大手筆的投資,催生了一個又一個估值虛高的「明星項目」。然而,繁榮的表象下,隱藏著巨大的隱患:公鏈的過度膨脹,正在擠壓其他重要生態組件的生存空間,導致整個行業發展失衡。
畸形的估值:TVL與市值倒掛
衡量一個公鏈的價值,除了看它的市值,更應該關注它的鎖倉總價值(TVL)。TVL代表了用戶實際存放在該鏈上的資產價值,是衡量鏈上生態繁榮程度的重要指標。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現在很多新公鏈的市值遠遠超過了其TVL。這意味著,市場給予這些鏈的估值,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炒作和預期之上,而非實際的應用和價值。
這種畸形的估值體系,簡直就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VC們在早期投入巨額資金,推高鏈的估值,然後通過各種營銷手段吸引散戶入場,最終收割韭菜。而那些真正用心做技術、努力構建生態的協議,卻因為缺乏VC的關注,估值長期被低估。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正在扼殺加密貨幣行業的創新活力。
劣幣驅逐良幣:協議發展的停滯
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資金都湧向了公鏈,誰還願意投資那些默默耕耘的協議開發者?協議是建立在公鏈之上的應用,是為用戶提供實際服務的基礎。沒有優秀的協議,公鏈就只是一個空殼,毫無價值。然而,在VC的眼中,協議的價值遠不如公鏈。他們更願意投資那些能夠快速提升鏈的估值的項目,而不是那些需要長期投入、風險較高的協議。
這種短視的行為,導致了協議層的發展停滯。許多有潛力的協議,因為缺乏資金支持,無法實現其全部潛力。而那些被公鏈基金會孵化的項目,往往只是對現有代碼的簡單複製,缺乏真正的創新和競爭力。長此以往,整個加密貨幣行業將會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難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基礎設施的阿喀琉斯之踵:被忽視的關鍵環節
VC 們一窩蜂地湧向公鏈,彷彿建造空中樓閣一般,卻忘了地基的重要性。加密世界的基础设施,比如錢包、跨鏈橋等等,就像水電煤一樣,是保障整個生態系統正常運轉的基石。但諷刺的是,這些關鍵環節卻被 VC 們嚴重忽視,導致整個行業發展出現了嚴重的結構性問題。這就像在一座摩天大樓裡,電梯、供水系統都跟不上,住戶們只能爬樓梯、喝髒水,體驗能好到哪裡去?
錢包困境:機構資本的入場券何時才能到位?
錢包,作為用戶進入加密世界的入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安全、可靠、易於集成的錢包是他們入場的先決條件。然而,放眼望去,能夠滿足機構需求的錢包卻寥寥無幾。FireBlocks 算是一家規模化的機構錢包,但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龐大需求。
試想一下,如果一家機構想要投資某個新興的公鏈,卻發現沒有可靠的錢包支持,他們會怎麼做?答案很簡單:放棄。這就意味著,那些缺乏基礎設施支持的公鏈,將很難吸引到機構資本的青睞,最終只能在散戶市場中掙扎求生。更糟糕的是,當新公鏈不兼容以太坊虛擬機(EVM)時,錢包的集成難度會進一步加大,導致機構支持的缺失更加嚴重。那些使用 MOVE 語言的鏈,更是首當其衝,缺乏機構支持的窘境顯而易見。
跨鏈橋的焦慮:安全與效率的兩難抉擇
跨鏈橋,作為連接不同公鏈的橋樑,是實現資產跨鏈流動的關鍵。一個安全、高效的跨鏈橋,可以極大地提升用戶體驗,促進不同鏈之間的互聯互通。然而,目前的跨鏈橋市場,卻充斥著安全漏洞和效率低下的問題。Layer Zero 算是頂級的跨鏈橋了,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
對於新興的公鏈而言,選擇跨鏈橋是一個兩難的抉擇。選擇頂級的跨鏈橋,往往需要支付高昂的費用,而且還需要面對大量的交易積壓。而選擇那些不知名的跨鏈橋,則需要承擔更高的安全風險。一些資金雄厚的鏈,或許可以通過支付更高的費用來提高交易速度,但那些資金匱乏的鏈,只能選擇安全性較低的替代方案,這無疑限制了它們的發展空間。安全與效率的權衡,成為了新興公鏈發展道路上的一道難題。
協議層的空心化:創新還是複製?
如果把公鏈比作高速公路,那協議就是跑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車。沒有汽車,再寬敞的高速公路也只是一堆水泥。現在的問題是,VC 們瘋狂地修高速公路,卻沒人願意好好造車,導致協議層的創新嚴重不足,大量湧現的是粗製濫造的「山寨車」。這就像一個城市,只顧著蓋高樓大廈,卻沒有人去發展商業、文化和教育,最終只會變成一座空城。
基金會的無奈:左支右絀的自救之路
面對協議層的空心化危機,一些公鏈的基金會不得不親自下場,孵化自己的協議。然而,這些基金會孵化的團隊,往往缺乏經驗和資源,只能東拼西湊地複製現有的代碼庫。這種「山寨」模式,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填補協議層的空白,但卻無法構建真正強大、經過實戰考驗的解決方案。
這就像一個廚師,沒有食材,只能用罐頭食品來應付。雖然可以勉強做出一些菜餚,但味道和營養價值可想而知。更糟糕的是,這種模式還會帶來嚴重的風險:一方面,由資金不足的團隊開發的協議,很難獲得信譽、投資者支持和 TVL;另一方面,複製現有的協議很容易,但有效運行它並確保用戶資金的安全,卻需要大量的經驗和專業知識。
安全隱患:缺乏經驗的代價
複製像 AAVE 這樣的協議很容易,但要像 AAVE 一樣安全可靠,卻難如登天。AAVE 能夠在 DeFi 世界中屹立不倒,除了其優秀的代碼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AAVE 擁有 Chaos Labs 這樣的外部風險管理者,對其安全記錄至關重要。而那些由缺乏經驗的團隊複製的「山寨」協議,往往忽略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將用戶的資金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之中。
這就像一個醫生,只學會了開刀,卻不懂得術後護理。手術做得再漂亮,如果術後護理不到位,病人還是會出現各種問題,甚至危及生命。事實證明,在本輪牛市中,我們已經看到多個新的貨幣市場協議遭到攻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些血淋淋的教訓,充分說明了缺乏經驗的代價。
貨幣市場的脆弱:高風險的積木遊戲
貨幣市場 (Money Market),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借貸協議,對於任何一個成熟的公鏈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它就像一個經濟體的血液循環系統,為整個生態提供流動性,促進資產的利用。但現在,許多新公鏈的貨幣市場,就像用積木搭建起來的危樓,看似光鮮亮麗,實則搖搖欲墜,隨時可能崩塌。把這些關鍵協議交給缺乏經驗的團隊來運營,簡直就是把整個鏈的命脈都押在了一場高風險的賭博上。
風險管理缺失:隱藏在代碼下的定時炸彈
隨便找個人,用 ChatGPT 都能複製 AAVE 的代碼,但運行一個成功的借貸協議,需要的遠不止是代碼。它需要深厚的風險管理知識,需要對市場波動、抵押品清算、利率模型等等有深入的理解。許多「山寨」借貸協議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外部風險管理者,就像 AAVE 的 Chaos Labs 那樣,能夠有效地監控風險、及時採取措施。
這就像一艘遠洋航行的船,光有精密的儀器還不夠,還需要經驗豐富的船長和水手,才能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如果只是照搬儀器的操作手冊,卻沒有實際經驗,一旦遇到風浪,很容易就會船毀人亡。僅僅複製代碼而不實施相同的風險控制,就如同在協議裡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外部投資的寒冬:誰來為創新買單?
更令人擔憂的是,當公鏈的基金會不得不自己資助協議開發時,就意味著外部投資者對這些協議缺乏興趣。沒有外部投資,這些協議在早期很難吸引到重要的流動性提供者 (LP),這對它們的成功至關重要。
這就像一家創業公司,如果沒有投資人願意給它投錢,它就很難招聘到優秀的人才,購買先進的設備,更難在市場上打開局面。缺乏資金支持,這些協議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很難實現真正的創新和突破。而當一個生態系統缺乏創新動力時,它的發展就會受到嚴重的制約。
DEX的困境:流動性枯竭與用戶體驗的雙重打擊
雖然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DEX) 的重要性可能不如貨幣市場那麼核心,但它們的缺失或質量不佳,同樣會阻礙公鏈的發展。一個好的 DEX,應該提供流暢的交易體驗、深度的流動性、以及多樣化的交易品種。但現在,很多新公鏈的 DEX,不是壓根沒有,就是做得慘不忍睹,讓人實在提不起興趣。這就像一個城市,沒有像樣的商場和餐館,居民們連基本的購物和吃飯都成問題,還怎麼吸引外來人口?
克隆體的悲哀:缺乏競爭力的根源
無論是現貨還是永續合約 DEX,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缺乏熟練的團隊和真正的創新。許多這些交易平台,都是由缺乏經驗的團隊運營的復製品,只能照搬 Uniswap 或 GMX 的模式,毫無自己的特色。
這就像一個工廠,只會生產別人已經生產出來的產品,卻沒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和專利技術,永遠只能在低端市場上打價格戰。缺乏創新,就意味著缺乏競爭力,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糟糕的體驗:把用戶拒之門外
更糟糕的是,許多 DEX 的用戶界面 (UI) 和用戶體驗 (UX) 都非常糟糕。滑點高、流動性差、交易速度慢,這些問題讓用戶苦不堪言。缺乏設計良好的界面和深度流動性,阻止了流動性提供者 (LP) 的參與,進一步加劇了流動性枯竭的局面。
這就像一家餐廳,裝修簡陋、服務態度差、菜品味道不好,顧客們自然不願意光顧。糟糕的交易體驗,會直接把用戶拒之門外,使得整個生態系統難以發展壯大。
激勵結構的扭曲:是時候重新洗牌了
現在的加密貨幣市場,就像一個被扭曲的遊樂場,刺激 L1 和 L2 鏈的過度發展,卻對協議的發展漠不關心。明明協議才是真正創造價值的源泉,卻被視為可有可無的附庸。這種扭曲的激勵結構,正在扼殺創新,阻礙行業的健康發展。要打破這種僵局,就必須對現有的激勵結構進行一次徹底的重新洗牌,讓價值回歸本位。
估值體系的修正:讓價值回歸本位
首先,市場需要重新評估協議的價值。頂級協議的實際價值和效用,遠遠超過了許多估值虛高的新公鏈。市場應該更加關注協議的 TVL、用戶數量、交易量等指標,而不是僅僅盯著鏈的市值。
這就像評估一家公司,不能只看它的股票價格,更要看它的營收、利潤、用戶增長等基本面。只有當市場真正認識到協議的價值時,資本才會重新流向協議層,推動協議的發展。
L1/L2投資的退潮:資本的理性迴歸?
其次,L1/L2 投資需要降溫。如果鏈的估值開始下降,資本將自然而然地轉向協議。VC 們最終會意識到,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公鏈這一個籃子裡,風險太大。
這就像投資組合,不能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向高風險的項目,還需要配置一些穩健的資產,以分散風險。當 VC 們開始理性地分配資金時,協議層才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協議的獨立宣言:自立門戶是出路嗎?
最後,一種新的趨勢正在出現:協議開始變成它們自己的鏈。HyperLiquid 和 Uniswap 最近的行動,就是一個例證。這種趨勢的部分原因是為了應對估值不平衡。頂級協議不僅吸引了超過大多數新鏈的 TVL,它們還獲得了成倍增加的費用,但仍然未受到 VC 的青睞。
雖然創建一個出色的協議複雜且罕見,但建立一個新的鏈變得越來越簡單,並更多地依賴於營銷團隊的質量,而不是開發人員的技能。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這些團隊可能會因為構建低價值技術以提升估值而分心,從而忽視了協議層的建設。如果這種趨勢獲得外力推動,它只會加劇協議質量的缺失並延續這個惡性循環。協議是否應該成為鏈?我認為,這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更重要的,是讓市場重新認識到協議的價值,讓資本回歸理性。
加密貨幣的十字路口:VC能否懸崖勒馬?
現在,加密貨幣行業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VC 們的投資策略,將決定這個行業的未來走向。如果他們繼續沉迷於炒作公鏈,無視生態的平衡發展,那麼加密貨幣的未來將岌岌可危。
如果沒有強大、資金充足的協議,新鏈將難以提供主流採用所需的無縫用戶體驗。快速進入該領域的機構玩家將被迫撤退或資助自己的協議,從而迫使行業變得更加中心化。最終,VC 需要重新調整投資優先級以打破停滯,否則加密貨幣的未來將岌岌可危。
Anthony DeMartino,Trident Digital 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Istari Ventures GP 的觀點,並非危言聳聽。VC 們必須懸崖勒馬,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策略,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協議的發展上。只有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健康、繁榮的加密貨幣生態系統,才能讓這個行業真正走向主流,為人類帶來更大的價值。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