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壹账通惊天逆转:平安爸爸的“弃子”大戏?!

author 阅读:71 2025-03-18 20:23:19 评论:0

金融壹账通私有化提议:平安集团的战略考量

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OCFT.NYSE;06638.HK)近期发布的一则私有化初步建议公告,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这份由中国平安附属公司铂煜有限公司提出的建议,若最终完成,意味着这家由平安集团孵化的金融科技企业将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结束其作为上市公司的身份。这一举动背后,平安集团究竟有何战略考量? 私有化背景:亏损与转型压力

金融壹账通的私有化提议并非横空出世,而是与其近年来所面临的业绩压力和转型挑战息息相关。

业绩困境:持续亏损与盈利结构单一

尽管背靠平安集团这棵大树,金融壹账通自2019年在美国上市以来,始终未能摆脱亏损的阴影。财报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3年,公司累计亏损高达73.35亿元人民币。即使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了1.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其盈利也主要依赖于出售虚拟银行业务的一次性收益,而核心业务营收同比下滑了30.6%,这凸显了其盈利模式的脆弱性。

二级市场表现:股价低迷

与持续亏损相对应的是,金融壹账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难言乐观。其港股股价自2022年上市以来,经历了短暂的高光时刻(最高8.61港元)后便一路下滑,甚至一度跌破每股1港元。在美国市场,尽管发行价为10美元,但截至今年2月5日,其美股股价仅为3.23美元,与发行价相去甚远。这种股价低迷也反映了市场对其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的担忧。 私有化动因:优化运营与战略调整

公告中,金融壹账通将私有化的动因归结为“审慎评估公司业务前景、股价波动及转向非上市公司的潜在裨益”。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成本,提升战略灵活性

博通咨询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私有化通常是控股股东认为公司在公开市场的估值未能体现其真实价值时所采取的行动。对于金融壹账通而言,私有化不仅可以使其规避上市公司严苛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短期业绩考核压力,更有利于企业依据战略需求灵活调整业务结构,摆脱短期盈利的束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上。此外,非公开化运作还能有效降低因监管合规产生的多维运营成本。

加强与平安集团的协同

私有化还有助于金融壹账通更好地融入平安集团的整体战略布局。艾媒咨询资深分析师张毅认为,私有化后,金融壹账通可以与平安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和海外生态构建形成深度协同,充分利用集团的资源和优势,加速技术研发和跨境业务拓展。 潜在影响:机遇与挑战

金融壹账通如果成功私有化退市,将会带来一系列潜在的影响,既有机遇,也存在挑战。

积极影响:成本优化与战略协同

正如前文所述,私有化能够推动运营成本优化,特别是剥离上市主体在合规维护、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刚性支出,从而释放更多资源聚焦核心技术研发与跨境业务拓展。同时,企业战略灵活性也将显著提升,使其能够依据中长期规划动态调整市场布局,并与平安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和海外生态构建形成深度协同。

负面影响:股东博弈与品牌弱化

然而,私有化并非没有风险。首先,退市可能会涉及股东博弈,尤其是一些高位持股的投资者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对私有化方案提出挑战。其次,退市后股东情况不再公开,中小股东退出只能通过邀约收购,这可能会对资金流动性产生影响。此外,退出公众视野后,企业的公信力、行业话语权以及人才吸引力可能会面临边际弱化,透明度下降也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长期折损。 管理层变动:技术赋能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私有化提议恰逢金融壹账通管理层重大调整。2月5日,原CEO沈崇锋离职,由主导平安产险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派高管陈当阳接任董事长兼CEO。这一人事变动被外界解读为平安集团强化对金融壹账通技术赋能的信号,预示着未来金融壹账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应用,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市场反应:股价回升

或许是受到了私有化要约的影响,金融壹账通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有所回升。3月4日,金融壹账通港股收于1.68港元,微跌0.59%;美股收于6.68美元,大涨21.45%。这表明市场对私有化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私有化或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