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装备业绩会:负债乾坤大挪移,年年亏损转型无望,僵尸企业挣扎求生?

中化装备业绩说明会:一场危机公关的拙劣表演?
在2025年5月12日,中化装备(600579)召开了一场业绩说明会,试图向投资者解释公司面临的困境并描绘未来的蓝图。然而,从问答的内容来看,这场说明会更像是一场危机公关的拙劣表演,充满了空洞的承诺和回避问题的技巧。与其说是坦诚沟通,不如说是对投资者智商的公开侮辱。
看似下降的负债率,实则乾坤大挪移?
公司声称,通过2024年度实施的重大资产重组,将装备卢森堡变为参股公司,从而降低了资产负债率。表面上看,负债率从2023年末的82.38%下降到2024年末的55.68%,下降了26.7个百分点,成绩斐然。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会计上的障眼法。通过将部分资产剥离出上市公司,账面上的负债自然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真正改善了自身的财务状况。这种“乾坤大挪移”式的操作,只能暂时粉饰报表,无法解决公司长期存在的盈利能力问题。这种做法让人不禁怀疑,管理层是否有真正解决问题的决心,还是仅仅满足于数字游戏?
年年亏损,转型无望:中化装备的自我麻醉
面对投资者关于公司年年亏损的质疑,中化装备的回答是“当前暂无转型或进军其他行业的计划”。这无疑给那些对公司未来抱有一丝希望的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固守着化机、橡机等传统业务,无异于慢性自杀。公司提出的“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听起来美好,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创新性的战略思维,更像是对现状的自我麻醉。难道管理层真的认为,仅仅依靠现有的业务就能摆脱困境,实现盈利吗?这种鸵鸟心态,只会让公司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毫无新意的说辞:如何提升国内市场竞争力?
当被问及如何提高在国内市场竞争能力时,中化装备的回答与上一个问题如出一辙, опять повторение! 这种复制粘贴式的回答,不仅显得毫无诚意,也暴露出公司在战略规划上的苍白无力。所谓的“聚焦主营业务”、“加快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推进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优化”,都是老生常谈,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仅仅依靠这些陈词滥调,根本无法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投资者需要的是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创新性的战略举措,而不是这种空洞的口号。
剥离克劳斯玛菲:是断臂求生还是掏空上市公司?
剥离克劳斯玛菲是中化装备近年来最大的动作之一。公司声称,这是为了摆脱克劳斯玛菲持续亏损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投资者质疑,在剥离克劳斯的时候,为什么要将克劳斯的几十亿商誉注销,是不是想掏空上市公司。对于这一质疑,公司的回答显得含糊其辞,强调减值计提是基于审慎性原则和外部环境变化。但这种解释难以令人信服。商誉减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这些问题都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和披露。如果剥离克劳斯玛菲仅仅是为了掩盖过去的错误,甚至是为了掏空上市公司,那么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投资者权益的严重侵害。
市值管理:遮羞布下的无奈与空谈
面对投资者关于市值管理的质疑,中化装备的回答再次陷入了空洞的表述。公司强调,市值管理的核心是提振公司发展质量,但却拿不出任何有效的措施。所谓的“提升信息披露工作质量”、“加强与投资者的互动交流”、“积极传递公司投资价值”,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表面功夫。在一个业绩持续下滑、前景黯淡的公司面前,任何市值管理的手段都显得苍白无力。市值管理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如果公司不能真正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那么任何市值管理的努力都只是徒劳。
机器人皮肤?对不起,我们不搞科幻
当有投资者问及公司是否有在硅胶橡机领域向未来发展的人形机器人皮肤布局时,中化装备的回答是“未涉及人形机器人皮肤领域”。这种回答虽然直接,但也显得缺乏想象力和前瞻性。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虽然机器人皮肤可能是一个比较超前的概念,但企业至少应该保持关注,而不是直接拒绝。这种保守的心态,只会让公司错失未来的发展机遇。
订单转化为营收?画饼充饥罢了
对于投资者关于一季度新签订单能否落实为营业额的提问,中化装备的回答充满了不确定性。公司强调,专用设备行业涉及非标定制化设备的生产和交付,周期较长,且需要考虑客户的相关厂区排产及规划安排。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在暗示,订单能否转化为营收,存在很大的变数。在一个订单为王的时代,无法将订单转化为实际营收,就意味着无法实现盈利。这种“画饼充饥”式的承诺,只会让投资者感到失望。
关税影响不大?睁眼说瞎话的本事一流
在回答关税问题时,中化装备声称,由于公司海外营收比例已大幅下降,目前订单以国内需求为主,因此关税影响不大。这种说法显然与事实不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任何关税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即使公司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但原材料的进口、产品的出口,都可能受到关税的影响。这种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营收暴跌,持续亏损:看不到尽头的黑洞
面对公司营收暴跌和持续亏损的局面,中化装备的回答依然是老调重弹,强调要深化改革,把握机遇,以卓越运营推动生产经营目标达成。这种空洞的承诺,已经无法再打动投资者。在一个业绩持续下滑的公司面前,任何美好的愿景都显得苍白无力。投资者需要看到的是具体的行动和实际的成果,而不是这种看不到尽头的空头支票。中化装备的未来,就像一个黑洞,深不见底。
信息泄露:央企的保密意识还不如路边社?
对于投资者关于资产剥离高管办公室泄露信息的质疑,中化装备的回答是“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这种官话套话,根本无法平息投资者的愤怒。信息泄露不仅是对投资者权益的侵害,也是对市场公平原则的践踏。如果一个央企的保密意识还不如路边社,那么如何让投资者相信其能够保护自身的利益?
资产注入:永远在路上,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莫过于集团是否有经营性好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然而,中化装备的回答依然是“将严格履行相关承诺,在相关资产在符合前提条件后注入上市公司”。这种承诺已经说了无数遍,但始终没有兑现。资产注入就像一个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让投资者望眼欲穿。这种空头支票,已经透支了投资者的信任。
股价暴跌:倒数第一的宝座,稳如泰山?
面对公司股价在A股非ST股票涨跌幅排名中倒数第一的惨状,中化装备的回答再次陷入了自我辩解。公司强调,股价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环境、行业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但却回避了自身经营不善的问题。在一个业绩持续下滑的公司面前,股价下跌是必然的。如果公司不能真正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那么任何市值管理的手段都只是徒劳。中化装备的倒数第一的宝座,恐怕是稳如泰山了。
前景规划:空头支票何时才能兑现?
在回答公司发展前景规划时,中化装备再次重复了之前的承诺,强调要深化改革,把握机遇,以卓越运营推动生产经营目标达成。这种空洞的承诺,已经无法再打动投资者。投资者需要看到的是具体的行动和实际的成果,而不是这种空头支票。中化装备的前景规划,就像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支票,让投资者感到绝望。
益阳和桂林橡机的利润:永远的谜团?
对于投资者关于益阳橡机和桂林橡机利润的提问,中化装备的回答依然是“将严格履行相关承诺,在相关资产在符合前提条件后注入上市公司”。这种回答实际上是在回避问题,拒绝透露相关信息。益阳和桂林橡机的利润,就像一个谜团,永远无法解开。这种信息不透明的做法,只会加剧投资者对公司的不信任感。
中化装备:在平庸中挣扎的僵尸企业?
一季报惨淡:断崖式下跌的背后
中化装备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24亿元,同比下降90.18%;归母净利润-2436.82万元,同比下降164.84%;扣非净利润-2880.29万元,同比上升91.2%;负债率57.48%,投资收益-829.93万元,财务费用332.91万元,毛利率13.85%。这些冰冷的数字,无情地揭示了中化装备正在经历一场断崖式的下跌。营收暴跌、利润巨亏,虽然扣非净利润有所上升,但这更像是回光返照,无法掩盖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恶化。在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中,中化装备却像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在风浪中摇摇欲坠。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新的增长点,那么等待它的,恐怕只有沉没的命运。
AI生成?不,这是对投资者智商的侮辱
证券之星声称,以上信息由AI算法生成。然而,这种说法更像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借口。AI可以生成信息,但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的思考。将如此重要的业绩说明会信息交给AI生成,是对投资者智商的侮辱。投资者需要的是真实、客观、深入的分析,而不是这种敷衍了事的AI报告。如果中化装备连一份像样的业绩分析报告都无法提供,那么如何让投资者相信其能够管理好公司?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